新闻中心
BT体育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出重点部署。会议提出,下半年要继续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考核激励,落实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再担保等形式支持各地区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微企业、“三农”;人民银行于6月24日宣布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其中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6月25日,央行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针对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一话题,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上曾表示,需要构建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针对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金融机构要有不同金融服务;要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提供更多的融资,使正规金融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要坚持财务可持续,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
今年6月20日BT体育,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鼓励未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增设社区、小微支行”。
吴琦建议,银行应提升小微金融业务的战略认知,整合内外部业务和优势资源,完善相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综合化、差异化、有梯度、有深度的金融制度和产品供给,提升小微企业的服务质效。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协助各级政府完善小微金融的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教育培训,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率和渗透率。
“对金融机构而言,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仅要做好‘加法’,还要做好‘减法’,如退出‘僵尸企业’‘三高’行业等。”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关闭、破产等方式对“僵尸企业”予以“出清”,并将其退出的资金用于服务具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业内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不能一味指望货币政策、信贷政策,需要形成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合力。应该多部门联动,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措施,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协同推进,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易纲表示,在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同时,监管部门要考虑小微企业风险情况和风险溢价给予差别化监管,财政部门给予小微企业贷款一定的税收优惠,商业银行要从内部转移定价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水平,用“几家抬”的思路来共同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8年8月6日)
在“普”的基础上,普惠金融还应立足于创新。创新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加速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金融行业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加高质量的金融供给。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标志着中国普惠金融实践进入了创新阶段。
8月5日,在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编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提出了“便利性、产品多样、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以及消费者保护”五个普惠金融关键要素。《报告》的主编之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普惠金融就是要提供有尊严的、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侧重点是“普及”,要让更多有金融需求的群体享受金融服务。中国普惠金融促进会筹备小组组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也认为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普”而不是“惠”,普惠金融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商业或者财务的可持续性。
在“普”的基础上,李扬认为普惠金融还应立足于创新。创新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加速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金融行业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加高质量的金融供给。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延展金融服务的半径,金融系统应当成为金融科技积极的应用者和实践者。
在政策持续引导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用数字详细说明了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成果。
第一,乡镇一级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营业性网点覆盖面达到96%,多数省份实现了乡乡有机构;农业保险乡村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村级覆盖率达到了50%。
第二,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ATM机96万台,POS机3000余万台,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了85%和193%;全国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9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基础金融覆盖面约为96%,较2013年末上升13.6%。
第三,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73.1%,覆盖了全国约20%的小微企业。
第四,“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到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了48.2%和6.5%。
第五,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迅速。到2017年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较2013年增幅超过50%,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0多万户,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4以上,户均贷款超过4万元。
此外,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曾彤表示,近两年来,证监会和证券行业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出台IPO“绿色通道”政策,加快贫困地区融资步伐;发挥债券市场作用,为贫困地区发展“造血”;证券期货行业广泛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等。除此以外还积极探索开发了一批普惠性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丰富了普惠金融市场。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与技术融合不断深入,普惠金融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机银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线上渠道建设的主要方向;商业银行不断推出移动支付产品,提高移动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网络消费贷款的层次性和多样化不断增加,满足用户对金融服务的核心需求;运用云计算BT体育、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投顾成为理财新趋势。
在看到各项成果和创新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普惠金融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冯燕认为,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目前金融资源的配置仍然不平衡、不充分,金融服务效率仍然不高;二是商业可不可持续的问题,目前依然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成本收益不对等的行业现象;三是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面临着监管法律缺失的问题;四是信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依然不足的问题,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作用并不充分;五是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不高的问题。
同时冯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五大体系建设并指明了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要优化供给体系,强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合普惠金融业务的专业化机制,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改革红利,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进一步聚焦基层,回归金融本源。第二,要创新产品服务体系,用好数字普惠金融工具,降低获客服务成本,提高客户精准识别准确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要强化政策力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市场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同时发挥基层党政组织的优势,实现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金融机构的双基联动;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激励作用,形成政策合力。第四,要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打击非法行为。第五,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通过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培养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8年8月6日)
近日,各银行正尝试多种途径进行融资。严监管下业务回表给银行带来资本补充压力。一些自身利润增长放缓银行的资本也难以及时补充。银行可通过发展轻资本的零售、中间业务收入等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同时,融资工具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8%,资本充足率为13.64%,较上季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76%,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3.39%,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表示,银行资本吃紧主要源于监管趋严,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对资本和杠杆的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对于一些同业业务、非标、理财委外等占比较高的银行来说,面临资本补提也会对部分银行资本形成一定压力。此外,对于一些自身利润增长放缓银行的资本也难以及时补充。
各类商业银行面临非标回表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存在明显分化:国有大型银行、农商行、外资银行距监管红线尚有非常充裕的安全边际,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未上市中小银行则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
在兴业研究分析师孔祥看来,所有银行都有资本补充的需求。“但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的使用是比较高和充分的,因此在这一轮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和回表过程中,压力最大。”
“尤其是在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严监管常态化下,表外业务受到打击,表外转表内成为必须时,曾经表外业务的优点就会变成当下转型的痛苦。”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表外非标回到表内资产端,使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增大,从而缩小实际资本充足率,这就导致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可能无法满足银保监会和央行合规要求,因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和合规压力BT体育。
目前,各银行正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再融资。对于非上市的银行而言,资本补充工具相对较少,例如可转债、定增不能开展。于是,排队IPO成了中小银行竞相努力的方向。
近日证监会核准郑州银行首发申请,这意味着郑州银行将成为首家“A+H”上市城商行。此前,长沙银行和紫金农商行也先后过会。数据显示,目前正常排队IPO的银行有16家,除浙商银行外,均为城商行和农商行。
在16家正常排队IPO的银行中,有不少在港上市银行。此外,7月20日,在H股上市刚满一周年的广州农商银行发布公告拟申请A股IPO。
孔祥表示,港股对金融股估值较低,银行在IPO后再融资会相对困难。但银行补充资本需求仍很强,因此愿意回归A股进行融资。从金融股看,A股估值中枢要高于港股。
一边是中小银行扎堆寻求上市,另一边是上市银行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融资“补血”。
近日BT体育,南京银行定增计划意外被否引发市场热议。从一季报来看,截至3月末,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9%、9.41%和8.09%。
除南京银行外,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再融资申请纷纷获得通过。贵阳银行BT体育、宁波银行近日公告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
张家港行7月24日发布公告,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年报显示,2017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较去年有所下降。
当前,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主要有IPO、可转债、定增、优先股、二级资本债、资本补充债券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运用各类资本工具,同时应进一步创新优化融资工具,为资本补充创造良好条件。
从IPO看,在A股上市对提升境内企业知名度有很大帮助,还能帮助企业平衡或规避汇率风险。无论是上市周期或者成功率看,港股优势都比较明显。所以,选择A股还是港股主要还是看企业融资需求,看企业注重的是收益率还是审核时间等因素。
当前,可转债由于成本相对较低,备受小银行青睐。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可转债票面利率处于0.5%-2%的低水平,而其他融资工具成本都在4%-5%以上。可转债转股后可直接充当股本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明确表示支持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并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央行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为解决表外回表占用资本问题,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另外,银行除借助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外,内源性补充同样重要。武雯建议,银行补充资本主要还要靠其内生利润增长,银行可通过发展轻资本的零售、中间业务收入等来提升自身盈利水平。
孔祥表示,在内生增长方面,若净资产收益率(ROE)能保持在15%,每年资本补充率或在10%-12%之间(中国经济网 2018年8月6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